作者:来源:产业经济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11-17 16:15:22
前言
为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教师智慧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10月28日至29日,我校联合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在广州校区弘美楼举办的“广州华商学院智慧课程建设工作坊”培训班,各二级学院约40名专任教师齐聚一堂,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和实操工作坊等形式,沉浸式探索智慧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新路径。

开班仪式
10月28日早上,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主任王晓蕾、广州华商学院人事处副处长兼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俏文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主任王晓蕾首先对参与本次培训的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对莅临开班仪式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她介绍道,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创办117年来,共培养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王主任指出,本次培训班依托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培训中心开展,该中心立足学科交叉优势、聚焦高教前沿、汇聚优质智力资源,以专业化运作提供兼具战略高度与实操价值的培训服务,为本次工作坊提供了专业支撑。她强调,智慧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希望通过本次工作坊,与老师们深入探讨智慧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方法,助力大家收获新知技能,为华商学院人才培养注入智慧活力。

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俏文在致辞中,代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向王岢教授及其团队、参训的课程负责人与教师代表表示欢迎与感谢。她强调,当前教育形态加速重构,推进智慧教育是时代大势与学校战略选择,已从“要不要”的选择题变为“如何做好”的必答题——紧迫性体现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窗口三个“等不起”,重要性关乎学校发展优势、课堂质量提升、教师职业发展三个“关系到”。
杨俏文主任表示,本次工作坊是学校关键时期的重要学习,参训教师作为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与一线力量,肩负推动学校智慧教学的使命。她对参训教师提出三点期望:做课程改革的思考者、教学创新的实践者、教育改革的同行者;并承诺教师发展中心将提供持续支持,期待大家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汲取知识、转化行动,共同书写学校智慧教学发展的新篇章。

专题授课与实操工坊:聚焦实战,解锁智慧课程建设密码
本次工作坊特邀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岢担任主讲老师。王教授长期深耕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兼具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专题讲座:提出智慧课程建设新标准,夯实技术赋能理论基础
10月28日,王岢教授以《智慧课程建设工作坊》为题展开专题授课,他提出智慧课程建设新标准,旨在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教学。该标准核心为构建“AI助教”、“知识图谱”和“任务引擎”三大支柱,推动课程内容重构与教学模式革新,实现个性化、精准化、高效率的教学新范式。此举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通过技术融合重塑“师-生-机”三元交互体验,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提供全面支撑。
王教授结合案例拆解三大支柱实践逻辑:“AI 助教”可智能生成课件、自动批改作业以及实时解答基础疑问等,以此释放教师教学创新精力;“知识图谱”能梳理学科知识点关联逻辑,形成可视化知识网络(如《数据结构》课程中呈现“算法-数据类型-应用场景”关联);“任务引擎”可根据学情数据推送个性化学习任务,实现“千人千策”的精准教学。






实操工作坊:围绕三大支柱设计方案,深化智慧教学实践能力
10月29日,培训进入实操工作坊环节,王岢教授以“基于‘三大支柱’的智慧课程方案设计”为核心任务,引导参训教师结合自身学科教学需求开展实战设计。实操过程中,王教授围绕“知识图谱如何关联知识点”以及“任务引擎如何在课堂中灵活发布活动”等关键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现场演示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和AI助教平台的操作方法,帮助教师解决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难题,确保每位教师都能产出贴合自身课程的智慧课堂设计方案。










结语
此次“广州华商学院智慧课程建设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参训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标志着学校在推进教育数字化、深化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引入暨南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王岢教授提出的智慧课程建设新标准,精准对接教师教学需求,有效填补了教师在智慧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能力短板,为广州华商学院构建“技术赋能、质量过硬”的课程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