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一五”时期开始实施的环保目标责任制是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体系的重要特色。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面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难题,该项政策对全社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有何影响呢?借助于国际专利分类(IPC)提供的专利化创新活动技术信息,本研究在IPC大组层面识别出与绿色创新活动技术特征相契合的环境友好型发明专利,籍此构建了刻画绿色创新活动的相关指标,进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环保目标责任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实施虽然促进了绿色专利申请数量的扩张,但也导致相关创新活动质量的下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绿色创新质量的下滑主要存在于创新能力薄弱的企业、企业独立创新这一组织方式、纳入环保约束性指标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以及中轻度污染行业中。值得注意的是,实质审查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授权专利质量,有利于缓解环保目标责任制对创新活动质量的扭曲效应。本文结论有利于为深化环保目标责任制改革、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培育高质量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环保目标责任制; 绿色技术创新; 专利数量; 专利质量
陶锋,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项目等,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周浩(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等发表论文数篇。
赵锦瑜,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环境经济学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