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锋院长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畅谈广交会线下办展的商机与活力

发布者:李杰林发布时间:2023-04-21浏览次数:53


视频来源于央视影音广交天下客20230419)

第133届广交会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个展期在广州举办,截至4月19日,累计进馆人流量超过126万人次。第一展期结束当天4月19日,陶锋院长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特别节目《广交天下客》。总台著名主持人王春潇女士对陶锋院长进行专访,畅谈广交会线下办展的商机与活力。


(陶锋 受访者供图)

专家简介

陶锋,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现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产业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与空间经济学交叉领域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研究”。



1

第一段访谈

王春潇:第133届广交会的第一阶段今天就要结束了,本届广交会全面恢复线下办展,其实不用听刚才的数据,光看记者身后的人流量,就能看出成绩应该是相当不错。本届广交会有哪些亮点让你印象深刻?
陶锋:亮点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线下办展的生机与活力。广交会是供需双方撮合交易的平台,做生意信息交流和互动非常重要,既要找到可靠的产品,也要找到可靠的人。广交会名气很大,中国制造也名气很大,但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现场考察与当面接触可以交流信息、促进信任,进而在场内场外扩大成交规模、提高成交效率。
交易和互动让世界各国更紧密的联接在一起,打破种族、宗教、肤色、政治的隔阂,成为命运共同体,大家一起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福利。
王春潇:现在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况下,为什么广交会这么火爆,这一冷一热的反差该怎么理解?
陶锋:就全球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承受着巨大压力,供需双方(中国企业/海外客商)都对广交会抱着很高的期待,都迫不及待要来寻找发展的商机,大家都踊跃参会。
就中国而言,一方面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复苏趋势,生产供应在增加,反映在广交会的规模扩张、企业数量增加;一方面过去这些年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反映在广交会的参展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所以今年的广交会给广大客商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是吸引客商的重要因素。

2

第二段访谈

王春潇:展品主打绿色,布展主打绿色。“绿色”这个概念在本届广交会中几乎无处不在。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绿色化发展给企业提出什么要求,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陶锋:绿色化既是产业发展也是市场消费的重要趋势。绿色化发展要求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开发、甚至组织管理都要更加绿色化低碳化。对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挑战方面,生产过程、产品开发的绿色化,既有成本压力,又是技术难题;机遇方面,绿色化的新产品是蓝海市场,蕴含巨大商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绿色发展,出台系列政策,例如制定各种环境规制措施促进企业节能减排;支持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成长;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激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的攻关和应用

  


3

第三段访谈



王春潇:刚才的片子中我们也看到,虽然广交会是一个交易会,但是越来越多的采购商来到广交会并不只是来做买卖的,他们还在通过广交会了解中国,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寻找符合他们国家发展的智慧和理念。我们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陶锋:世界了解当代中国最直观的方式之一就是购买和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基于广交会场内场外的交易和交流,通过和中国人做生意来了解中国产品、中国制造、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密码。
过硬的产品来传播软性的文化,软性的文化来推广过硬的产品,我们要用过硬的产品和魅力的文化来打破贸易壁垒。
广交会为内外循环提供契合点,有利于促进内外循环联动,提高内外循环的效率。中国具备超大规模的供给体系和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广交会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的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动态,有利于海外客商更好了解中国制造的能力和水平,进而推动中国供给体系的结构升级和国内市场的潜力开发。
因此,广交会为海外客商提供了“中国机遇”,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广交会场内场外的互动与交流也为他们展现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密码到底是什么?特别是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了解中国推进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推动城镇化和改善人民福利的经验。

(文字内容根据视频整理)